3.1 一般要求
3.1.1防腐層施工應在高于露點溫度3℃以上進行。
3.1.2 在風沙較大時,沒有可靠的防護措施不宜涂刷底漆和纏繞膠帶。
3.2鋼管表面預處理
3.2.1 表面預處理應按照以下規定進行:
1)清理鋼管表面的焊渣、毛刺、油脂、污垢等附著物;
2)采用噴拋射或機械除銹方法,其質量應達到《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何除銹等級》
GB/T 8923中規定的Sa2級或St3級;
3)除銹后,對鋼管表面露出的缺陷應進行處理,附著表面的灰塵、磨料應清理干凈,鋼管表面保持干燥。當出現返銹和表面污染時,必須重新進行表面預處理。
3.3 涂刷底漆
3.3.1 鋼管表面與處理后至涂刷底漆前的時間間隔宜控制在4h之內,鋼管表面必須干燥、無塵。
3.3.2 底漆應在容器中充分攪拌均勻。
3.3.3 當底漆較稠時,應加入與底漆配套的稀釋劑,稀釋到合適的粘度時才能施工。
3.3.4 底漆應涂刷均勻,不得有漏涂、凝塊河流掛等缺陷,厚度應大于或等于30um.
3.3.5 待底漆表干后再纏繞膠帶。
3.4 膠帶纏繞
3.4.1 膠帶結卷時的溫度宜在5℃以上。
3.4.2 在膠帶纏繞時,如焊縫兩側產生空隙,可采用底漆及膠帶相容性較好的填料帶或膩子填充焊縫兩側。
3.4.3 使用適當的機械或手動工具,在涂好底漆的管子上按搭接要求纏繞膠帶,膠帶始端與末端搭接長度應不少于1/4管子周長,且不少于100mm。多層繞帶工藝施工時的搭接縫處應相互錯開。纏繞時膠帶邊緣應平行,不得扭曲皺折,帶端應亞貼,使其不翹起。
3.4.4 在工廠纏繞膠帶時可采用冷纏或熱纏施工。防腐管纏繞時管端應由150mm±10mm的焊接預留段。
3.4.5 纏繞異型管件時,應選用一體帶。纏繞異型管件時的表面預處理和涂底漆要求與管本體相同。
3.4.6 預制的防腐管按照本規范要求進行質量自檢自驗。檢驗合格后,向用戶或檢理方報檢交付,提交出廠合格證明。
3.5預制防腐管的標志、堆放于搬運
3.5.1 合格的防腐管在距管端1m處應做出標志,標明鋼管的規格、材質、防腐層的類型、等級,檢驗員代號,涂敷廠名稱,生產日期和執行標準等。
3.5.2 防腐管的堆放層數以不損壞防腐層為原則,不同型的成品管應分別堆放,并在防腐管層間及底部墊上軟質物,避免損傷防腐層。
3.5.3 防腐管裝卸搬運時,應使用寬尼龍帶或專用吊具,嚴禁摔、碰、撬等有損防腐層的操作方法。
3.6 補傷
3.6.1 修補時應修整損傷部位,清理干凈,涂上底漆。
3.6.2 使用與管本體相同的膠帶時,應采用纏繞法修補;也可以使用一體帶,采用貼補修復。纏繞和貼補寬度應超出損傷邊緣50mm以上。
3.6.3 使用與管本體相同膠帶進行補傷時,不傷處的防腐層等級、結構與管本體相同。使用膠帶或一體帶補傷時,補傷處的防腐層性能應不低于管本體。
3.7補口
3.7.1 補口時,應除去管端防腐層的松散部分,除去焊縫區的焊瘤、 毛刺和其它污物,補口處應保持干燥。、表面預處理質量應達到GB/T8923中規定的St3級。
3.7.2 連接部位和焊縫處應使用補口帶或一體帶,按本標準第3.4.3條要求進行纏帶補口,補口層與原防腐層搭接寬度應不小于100mm。
3.7.3 補口膠帶的寬度宜采用表中指定的規格。
管徑與補口膠帶寬度配合表
工稱管徑(mm) |
補口膠帶寬度(mm) |
20~40 |
50 |
50~100 |
100 |
150~200 |
150 |
250~950 |
200 |
1000~1500 |
230 |
3.7.4 補口處的防腐層性能應不低于管本體。
3.8 管道敷設
3.8.1膠帶防腐管道埋地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下溝前,防腐管露天存放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;
2)管溝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;
3)管溝的清理及下溝、 回填、吊裝應符合相應的施工驗收規范規定;
4)管道下溝前應進行100%的電火花檢漏,檢漏電壓應符合本規范4.1條第4款的要求;
5)管道回填后的檢測應按照相應的管道施工自檢規范執行。
3.8.2 膠帶防腐管道架空敷設時,應符合相應的施工驗收規范要求。